行政法概述

作者:三民補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之性質

       普通法,國內法,原則上是公法,以國家行政行為為規範對象,也以人民在行政權下的權利義務為規範對象。

二、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

   (一)憲法揭示原則:

         包括民主國原則、法治國原則及福利國原則。所謂民主國原則,就是主權在民原則。所謂法治國原則,就是法律優位原則及法律保留原則。所謂福利國原則,就是國家必須致力於縮短貧富差距、平衡 經濟上之強者及弱者、以及救濟需要救助之人,以建立公平社會秩序。

   (二)法律優位原則

         就是指任何行政行為均不得違背國家現行有效之法令,包括憲法、條約、法律、習慣、判例及命令,並依此而導出法源位階理論,亦即,下位階法源不得牴觸上位階法源,否則無效,如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1 條規定,「法律不得牴觸憲法,命令不得牴觸憲法或法律,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級機關之命令」。

   (三)法律保留原則

         亦即行政行為不得逾越法律授權之規定及範圍,如行政程序法第 4 條規定:「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因此,法律授權必須明確

   (四)平等原則:

         如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五)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即是行政機關於作成行政行為時,如無正當理由,應受合法行政先例所拘束。

   (六)禁止恣意原則:

         即是禁止不合理之專斷。

   (七)明確性原則

         如行政程序法第 5 條規定:「行政行為之內容應明確」。

   (八)誠信及信賴保護原則

         如行政程序法第 8 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

   (九)禁止權力濫用原則:

         如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2 項規定:「逾越權限或濫用權力之行政處分,以違法論」。

   (十)比例原則

         亦即行政行為之手段及目的,必須合乎比例,比例原則包含三個子原則,即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依下列原則為之:

         1.適當性原則

           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2.必要性原則

           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

         3.衡平性原則

           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十一)禁止不當聯結原則:

           指行政行為所追求之目的,須與對人民造成之不利益間有合理之聯結存在。常應用於行政處分之附款(行政程序法第 94 條)及行政契約(行政程序法第 137 條)中。

   (十二)公序良俗:

           亦即民法第 72 條規定,「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納入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中。

   (十三)公益原則:

           亦即行政行為均須符合公益之要求。

 

 

 

國營事業招考資訊免費下載》

年終最高4.4個月>>台電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單一國營事業開缺最多>>郵局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網友狂推!國營CP王>>中油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鐵飯碗最新資訊》台電招考 國營聯招 郵局招考 台酒招考 

 

三民輔考優惠資訊》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2022跨年慶】三民輔考購課最高折5000元

加入三民輔考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資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