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1

作者:姍姍劉

教育心理學-1

教育心理學概述

壹、教育心理學的界說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與分期
2 發展的基本概念
壹、發展的意義
身心產生連續性、擴張性改變的歷程,簡而繁、粗而細、分立而協調、分化而統整。

貳、個體的成長條件

遺傳設定個人發展的極限,環境探制個人發揮潛能的程度
一、遺傳:強調先天的重要。
二、環境:強調後天的學習(行為學派強調教育萬能)。

參、影響發展的因素

戴波拉夫(Derbolav):「成熟即學習」,人必須學習才會成熟,尤其是心智方面的成熟
一、成熟
(一)杜威: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未成熟。
(二)杜威:可塑性、依賴性是幼稚期的兩種特性,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二、學習
(一)學習是一種活動。
(二)學習可以促進師生關係,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最好的學習情況。

肆、發展的特徵

一、早期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
二、發展常循可預知的共同模式,共同模式下發展有個別差異
(一)生理方面:從首到尾、中心到邊緣、軀幹到四肢、整體到特殊(分化到統整)、大肌肉在先,小肌肉在後。
(二)心理方面:先畫圓後畫方,先具體後抽象。
三、發展的連續歷程中呈現階段現象,發展速率呈現不平衡性
(一)身高增加:快(三歲前)、慢、快(青春期)。
(二)語彙增加:慢(二歲前)、快(二~五歲)、慢(六歲後)。
(三)生理發展:先淋巴、神經系統快速成長,生殖系統慢,後生殖系統快速發展。
四、發展有其關鍵期:過了關鍵期,學習的效果會較差。

伍、發展任務

赫威斯(Havighurst)提倡「發展任務論」
一、嬰幼兒時期(0-6歲):走路、說話、固體食物、衛生習慣、控制身體、性別認定、分辨簡單是非稍具道德觀念。
二、兒童期(6-12歲):遊戲、社交、角色扮演、獨立自主、具備讀寫算基本能力、具有是非標準和道德觀念。
三、青少年(12-18歲):發展同齡人際、接納自己性別角色、發展認知技能、情緒獨立、經濟獨立、建立正確價值觀、就業準備、成家準備。準備成為負責的社會人。

陸、教育與生長、發展的關係

一、教育無用說:重遺傳,代表人物:推孟(Terman)、高爾登(Galton)、叔本華(Schopenhouet)等人。
二、教育萬能說:認為人的本性先天已定。重環境,代表人物:華生(John B.Waston)、鮑德溫(Baldwin)。


生理的發展


壹、感覺與知覺

一、感覺歷程
(一)是感覺器官收集關於環境的訊息並將它傳遞到大腦進行初期處理的過程。
(二)畫分感覺與非感覺的一個剌激強度,稱為絕對閾。不同強度的剌激,需要達到某個最小差異,個體才能分辨兩者的強弱,這個最小差異量稱為差異閾。
二、知覺歷程
(一)二大功能:辨識與定位。
(二)四個基本特徵:相對性、選擇性、組織性、恆常性。

貳、身體的發展

一、分成七期:
二、嬰兒期
(一)腦與頭部發展最早。
(二)感覺敏感度很差,約只有成人的1/30。
(三)動作的發展 
1.巴賓斯反射(Babinski reflex):當腳底被搔癢,腳指會向外張開。此反射動作通常會在八個月大到一歲之間漸漸消失,倘若嬰兒一歲之後尚未消失,可能是神經系統發展有問題。
2.抓握反射(palmar grasping reflex):當有物體放在嬰兒的手掌時,嬰兒會緊抓住物體。此反射大約在3-4個月消失,並以自發性的抓握來替代。
3.莫洛反射(Moro reflex):又稱為吃驚反射,當有巨大的聲音或是突然變換嬰兒頭部的姿勢、位置時,嬰兒會迅速將手臂向外張開,然後會弓著背向前抱住。這種弓著背及手臂張開的動作會在4-6個月時消失,並以吃驚反射(startle reflex)來因應預期之外的巨大聲響或是突然失去身體支撐點的情況。倘若嬰兒沒有正常的Moro reflex,則可能有神經系統發展的問題。
4.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當嬰兒浮在水中會呈現像游泳般的手腳動作,並且會摒住呼吸以保持浮力。此反射動作約在4-6個月後消失。亦可由此反射動作來鑑定嬰兒的神經系統發展正常與否。 
5.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讓嬰兒抓著你的手站起來,嬰兒的腳會自然地往前踏步。
6.追蹤反射:以奶嘴觸臉頰時,會追尋奶嘴。
三、學前兒童
(一)年齡:2-6歲,快速發展期,個體的身心發展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
(二)發展任務:
1.嬰幼兒期(2-4):運動精細化、語言發展、幻想遊戲、自我控制。
2.幼兒期(4-6):性別角色同同、自尊、團體遊戲、早期道德發展。
(三)身體與知覺發展
1.骨骼肌肉:3歲前快速發展,4歲趨緩,腿部與軀幹快於頭部,3歲前四肢及軀幹已趨成熟。
2.3歲左右,說話能力發展良好。
3.開始以思想或觀念來瞭解外界,但尚未合乎邏輯。
(四)動作技能發展:從動作技能的活動中獲得滿足
四、學齡兒童(6-12歲)
(一)發展特徵:女生快於男生,腦部成長需大量休息。
(二)一般模式:平衡感日趨穩定,可學多項運動技能。
(三)學齡兒童常見的生理保健問題:牙齒、視力、肥胖、心身、神經性無食慾。
五、青少年期
(一)年齡:不以年齡而以成熟度界定。
(二)生理特徵:性徵出現。
(三)一般模式:生長陡增。
(四)身體發展與教育
1.身心失衡導致青少年情緒困擾,又有「笨拙期」之稱(約五、六年級時)。
2.在兩難困境下性教育推行不易。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