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國際收支

作者:蘇文

總體經濟學-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之意義

國際收支為某一定時間,本國居民與外國居民間各種經濟交易的有系統記錄。所謂經濟交易包括物品與勞務的交易、資本的移動、片面轉移、黃金與通貨的增減等。

特點

(一)此處所謂居民指國內各經濟單位,包括個人與政府。
(二)經濟交易指有價值的物品、勞務、資產的交換移轉。
(三)通常限於一定時間之內。
(四)國際收支平衡,即借方與貸方相等。

國際收支表

(一)意義
若將國際收支的各種項目,依會計記帳方式,分別列入借方與貸方,借方項目為此年中,外國人對本國人的各種債權,貸方項目則為本國人對外國的債權,可得國際收支平衡表。編製國際收支平衡表有助於政府了解當時的國際交易情況,作為決定貿易、外匯及貨幣政策的參考。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重要項目
中央銀行自1997年後即依照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五版國際收支手冊的規定,編製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國際收支失衡時的調整方法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方法有四:
(一)調整匯率
在逆差失衡時,須提高匯率(貶值);反之,降低匯率。
(二)改變相對價格
以調整國內絕對價格,即改變國際相對價格來改善國際收支失衡。
(三)調整相對的所得水準
逆差失衡可因本國所得相對減少而獲得改善(因進口是所得的函數)。
(四)直接管制
以直接管制國際收支或其他部門,以促成國際收支平衡(如限制外國商品輸入)。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